“度万物、量天地、衡公平”,这就是计量。从人类社会形成开始,计量就成为我们认识自然、改造自然、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。步入现代社会,计量更如空气一般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。2013年3月,国务院印发《计量发展规划(2013-2020年)》,做出了促进国家计量事业发展的部署。今年7月11日,省政府印发了《关于贯彻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(2013-2020年)的实施意见》,强调要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。作为质监工作者,我们期望全社会进一步认识计量、重视计量,更好地发挥计量的重要作用。
计量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
洋务运动时期,计量就在湖北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,国际通用米制和西方计量器具的广泛采用,使湖北能够充分运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,打造出闻名遐迩的“汉阳造”。民国时期,湖北各行政督察区较早地设立度量衡检定所,推行国民政府基于万国权度大会制定的度量衡新制,巩固了汉口作为重要国际贸易商埠的地位。新中国成立后,百废待兴,经济建设对于计量的需求更加迫切。1958年,湖北成立了省级计量管理机构,随后国家在湖北设立了中南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,奠定了湖北计量在中南地区的领军地位。计量事业的发展,为一大批援建项目的顺利竣工、一大批“武字头”大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,使湖北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工业基地。
计量是我们看世界的“眼睛”,更是与世界交往的“语言”。1985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》公布后,计量工作从行政管理走向法治管理,计量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,从度量衡发展到几何量、热学、力学、电磁、无线电、时间频率、光学、声学、电离辐射和化学等十大计量,成为促进科技进步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、保障国防安全和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。如今,在经济交往中,超过80%的贸易必须经过计量才能实现。计量精度的每次提高,都会带来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,计量测试技术的每次突破,都会带来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。
湖北计量事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
近年来,省委、省政府对计量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的强度不断增大。我省计量事业逐步形成以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为核心,以授权计量站为支撑,以各市州县计量所为基础,以企事业单位计量机构为补充的工作体系,发展质效不断提升。
按照国家要求,我省正在全面推进计量系统内的改革工作。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以双向选择、自愿整合为原则,鼓励省以下计量机构纵向整合,同城计量资源合并。统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,全面提升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量传溯源能力。
在计量基础研究与能力建设方面,我省计量工作已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,制修订20多项国家计量技术法规,建立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98项。在全国范围内,首次完成机场移动式助航灯光参数测试仪的全项检测。
随着计量能力水平不断提升,我省计量工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协作。省内计量机构与多个国际、国内计量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,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德国莱茵TUV集团在电磁兼容与安规项目上强化合作关系,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国际认证检测服务。
尽管如此,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,我省计量工作总体实力还不够强,计量标准的数量偏少,基础研究能力不足,计量体制改革推进不快,计量队伍稍显薄弱,我省计量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计量要担负起
促进湖北竞进提质的新使命
根据省政府发布的《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(2013-2020年)的实施意见》,我省计量工作将以技术基础更加坚实、服务能力更加完善、监管体制更加健全为发展目标,在湖北“竞进提质、升级增效”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一是科技创新,夯实计量基础。计量是科技创新的基础。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,我们必须加大计量科技创新力度,积极推进量传溯源体系建设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和标准物质研制,确保计量检测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。
二是提升能力,服务社会发展。我们必须以建立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重点,以增强计量保障能力为目标,加快推进产业计量体系、能源计量体系、民生计量体系、安全计量体系和企业计量体系建设,形成能力互补、覆盖面广、扩展性强的计量服务体系。
三是强化监管,规范计量秩序。计量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技术保障。我们必须健全计量法规体系,积极推动湖北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;完善计量监管体系,建立权责明确、行为规范、监督有效、保障有力的计量监管体制;建立计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体系,实施计量分类监管;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,加强行业性、区域性计量违法问题的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。
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湖北计量既要承担起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,更要为完善中国计量体系、探寻经济转型升级之路,创造湖北经验。我们期待着,湖北计量继往开来,更加自信地“走在前列”,更加紧密地连接世界,作出更卓越的贡献。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zhijiangzx.com/zjly/10.html
|